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zèng ㄗㄥˋ

鬲部 共22画 左右结构 U+4C1D
汉语字典

鬲部

22画

4画

左右结构

zeng

zèng

GKMJ

MBCWA

AJLK

18266

4C1D

1251254312432524312511

䰝字概述

折叠展开

〔䰝〕字拼音是zèng,部首是鬲,总笔画是22画。

〔䰝〕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鬲、曾”。

〔䰝〕字仓颉码是MBCWA,五笔是GKMJ,四角号码是18266,郑码是AJLK

〔䰝〕字的UNICODE是U+4C1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9485,UTF-32:00004c1d,UTF-8:E4 B0 9D。

〔䰝〕字异体字是

䰝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鬲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92頁,第18

同文書局本: 第1459頁,第44

標點整理本: 第1457頁,第3

唐韻》、《集韻䰝子孕切,音甑。
說文》:鬵屬。
爾雅・釋器》:䰝謂之鬵。〔疏〕䰝,一名鬵。
玉篇》:䰝,亦作甑。

又,《集韻》、《類篇䰝卽凌切──義同。

注解

〔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鬲部

〔䰝〕字拼音是zè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鬲、曾

䰝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䰝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子孕切頁碼86頁,第9

䰝鬵屬。从鬲曾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子孕反頁碼237頁,第1行,第2

䰝鬵屬也。從鬲曾聲。

鍇注臣鍇曰:「今俗作甑,甗無底曰甑。」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古音第-部頁碼443頁,第4許惟賢200頁,第2

䰝鬵屬。从鬲。曾聲。

段注按此篆淺人增也。《瓦部》甑。甗也。甗,甑也。一穿。䰝者,甑之或體耳。《爾雅音義》云:䰝本或作甑。篇,韵皆云甑䰝同字。可知古本《說文》不分人鬲瓦二部。至《集韵》乃據徐鉉之書截然爲二字矣。

䰝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71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241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190頁
4說文校箋第116頁,第15字
5說文考正第110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393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67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57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74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70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117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865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3358頁【補遺】第16496頁
14通訓定聲第277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239頁【崇文】第953頁
16說文句讀第336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30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297頁,第6字

䰝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large earthen pot for cooking, a large iron cauldron used to cook in old times

䰝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䰝(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䰝(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䰝(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䰝(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