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ㄨㄚˋ

口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55E2
汉语字典

口部

12画

4画

左右结构

wa

KJLG

RWOT RABT

JKLK

66012

55E2

251251125221 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折、竖、竖、横

嗢字概述

折叠展开

〔嗢〕字拼音是wà,部首是口,总笔画是12画。

〔嗢〕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昷”或“口、"𥁕"”。

〔嗢〕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昷声。本义是咽。

〔嗢〕字仓颉码是RWOT RABT,五笔是KJLG,四角号码是66012,郑码是JKLK

〔嗢〕字的UNICODE是U+55E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986,UTF-32:000055e2,UTF-8:E5 97 A2。

〔嗢〕字异体字是

嗢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ㄨㄚˋ

基本解释

吞咽。

笑。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口,昷声。本义:咽。

2.咽,通过口和喉关入胃内swallow

嗢,咽也。 —— 《说文》

嗢咽(吞咽,饮吞)

3.laugh

乐不胜谓之嗢噱。 —— 《通俗文》嗢噱终日。 —— 《琴赋》

嗢呼(笑呼)

4.吐出 vomit。如:嗢嗢(反胃欲呕的声音)

嗢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71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203頁,第28

標點整理本: 第131頁,第27

玉篇》:乙骨切;《唐韻》:烏沒切,嗢音搵。
說文》:咽也。潘岳〈笙賦〉:援鳴笙而將吹,先嗢噦而理氣。〔註〕咽中先噦而理氣也。一曰嗢噦,吐飮之貌。

又,《廣韻》:複姓,《後魏書》有嗢盆氏。又,三字姓,嗢石蘭氏。

又,《集韻》:烏八切,音穵──義同。

卷目:考證・丑集上 部首:口部

愛日堂藏本: 第101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41頁,第34

《潘岳・笙賦》先嗢噦而理氣。

謹照原文而改以。

注解

〔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嗢〕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𥁕

〔嗢〕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昷声。本义是咽。

〔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à] ⑴ 吞咽。⑵ 笑。

嗢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嗢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烏沒切頁碼43頁,第1

嗢咽也。从口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烏骨反頁碼129頁,第5行,第3

嗢咽也。從口昷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33頁,第3許惟賢103頁,第7

嗢咽也。

段注咽當作噎。聲之誤也。《欠部》曰:䯉,咽中息不利也。與嗢音義同。云嗢噱者。嗢在㗋中。噱在口也。

从口。聲。

段注聲在十三部。與十五部合音冣近也。

嗢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頁,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121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106頁
4說文校箋第56頁,第15字
5說文考正第50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174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323頁,第4字
8說文探原第80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69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2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56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44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2197頁【補遺】第16314頁
14通訓定聲第3204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29頁【崇文】第513頁
16說文句讀第164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110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40頁,第3字

嗢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嗢(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嗢(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嗢字组词

折叠展开

嗢在中间的词语

欢咍嗢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