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的笔顺
巷字概述
〔巷〕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iàng、hàng,部首是巳,总笔画是9画。
〔巷〕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共、巳”,五行属水。
〔巷〕字仓颉码是TCRU,五笔是AWNB,四角号码是44717,郑码是EAOY,中文电码是1574,区位码是4779。
〔巷〕字的UNICODE是U+5DF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055,UTF-32:00005df7,UTF-8:E5 B7 B7。
〔巷〕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406,属常用字。
〔巷〕字异体字是㟟、䢽、䣈、衖、閧、闂、鬨、𢕵、𨙵、𨛜、𨜕、𨞔、𨞠。
巷的意思
巷
1xiàngㄒㄧㄤˋ基本解释
◎胡同,里弄。小~。陋~。穷~。~陌(街道)。~战(在城市街巷里进行的战斗)。穷街陋~。
详细解释
名词
1.同本义。直为街,曲为巷;大者为街,小者为巷alley; lane。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往。 —— 辛弃疾《永遇乐》深巷中犬吠。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巷哭声相闻。 ——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巷口(里弄的出入口);巷言,巷议(于里巷中议论是非)
2.住宅residence。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论语·雍也》
3.另见 hàng。
巷
2hàngㄏㄤˋ基本解释
①〔~道〕采矿或探矿时挖的坑道。
②义同(一)。
详细解释
名词
1.矿坑里的通道 tunnel。如:平巷;煤巷;风巷。
2.另见 xiàng。
巷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己部
武英殿刻本: 第778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327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269頁,第2字
音《唐韻》:胡絳切;《集韻》、《正韻》:戸降切,學去聲。
《說文》:里中道。从邑、从共,皆在邑中所共也。
《廣韻》:街巷也。
《增韻》:直曰街,曲曰巷。
《詩・鄭風》:巷無居人。〔註〕里塗也。
例又,《增韻》:宮中長廡相通,曰永巷。
《列女傳》:周宣姜后脫簪珥,待罪永巷。
《三輔黃圖》:永巷,宮中之長巷,幽閉宮女之有罪者。武帝時改爲掖庭,置獄焉。
例又,《增韻》:永巷,天子公侯通稱。
《唐書・郭子儀傳》:宅居親仁里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不知其居。
例又,巷伯,奄官。
《詩・小雅》巷伯:〔箋〕巷伯,奄官。掌王后之命,於宮中爲近,故謂之巷伯。
例又,與衖通。
《玉篇》:衖亦作巷。
《韻會》:《三蒼》云:街,交道也;衖,宮中別道也。屈原〈離騷〉:五子用失乎家衖。
例又,《韻會》一作閧。
《揚子・學行篇》:一閧之市。
音又,叶胡貢切,紅去聲。
《詩・鄭風》:俟我乎巷兮,侮予不送兮。
注解
〔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己部。
〔巷〕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iàng、hà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共、巳,五行属水。
〔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iàng] ⑴ 胡同,里弄㈡ [hàng] ⑴ 〔~道〕采矿或探矿时挖的坑道。⑵ 义同(一)。
巷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胡絳切頁碼第213頁,第2字續丁孫
異體、
里中道。从从共。皆在邑中所共也。
䢽
異體巷
篆文从省。
附注段玉裁注:「䢽為小篆,則知為古文籀文也。䢽,今作巷。」朱駿聲《通訓定聲》:「篆文从邑,今字作巷,省。」雷浚外編:「巷,《說文》作䢽,在《部》,為之重文。即衖字,古衖、巷不分。」《正字通・邑部》:「䢽,里中道也。隸作、巷,通作衖。」
附注《說文新證》:「巷字字形可分兩類:一類从行(或辵),聲(从巾或市、共省聲,為字之省);秦文字下加廾,似可視為『共』形的離析,即廿形在上,廾形在下,中間插入『巾』形,或省『巾』形。這類寫法,漢以後就漸漸消失了。另一類从邑,共()聲;秦漢文字『邑』形訛為『卩』形,後世楷字所承,即為此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二反切恨絳反頁碼第548頁,第1行,第1字述
邑中道。從、共。言在邑中所共。
反切………頁碼第548頁,第1行,第2字述
篆文從省。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胡絳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202頁,第1字許惟賢第528頁,第1字
里中道也。
段注不言邑中道,言里中道者。言邑不該里。言里可該邑也。析言之國大邑小,邑大里少。渾言之則國邑通偁,邑里通偁。載師注曰:今人云邑居里。此邑里通偁也。《高祖》紀云:沛豐邑中陽里人。此邑里析言也。應劭曰:沛縣也。豐其鄉也。然則鄉可偁邑矣。《周禮》。五家爲鄰。五鄰爲里。此周制也。《齊語》。五家爲軌。十軌爲里。此齊制也。《百官志》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五家。以相檢察。此漢制也。里中之道曰巷。古文作。雅作衖。引伸之凡夾而長者皆曰巷。宫中衖謂之壷是也。十七史言弄者,皆卽巷字。語言之異也。今江蘇俗尚云弄。
从共。
段注會意。
言在邑中所共。
段注說會意之恉。道在邑之中。人所共由。胡絳切。共亦聲也。九部。
篆文从邑省。
段注䢽爲小篆。則知爲古文籒文也。先古籒後篆者。亦丄部之例。䢽今作巷。
巷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20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43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1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71頁,第7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61頁,第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939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622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490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388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66頁,第1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69頁,第10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173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6744頁【補遺】第1700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6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570頁【崇文】第227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870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529頁,第1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370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648頁,第5字 |
巷字的翻译
- alley, lane
- Fahrspur (S), Gasse, Weg (S), Xiang (Eig, Fam)
- ruelle, allée
巷的字源字形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