帬字概述
〔帬〕字拼音是qún,部首是巾,总笔画是10画。
〔帬〕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君、巾”。
〔帬〕字仓颉码是SRLB,五笔是VTKH,四角号码是17227,郑码是XMAL。
〔帬〕字的UNICODE是U+5E2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108,UTF-32:00005e2c,UTF-8:E5 B8 AC。
〔帬〕字异体字是裙。
帬的意思
帬
qúnㄑㄩㄣˊ基本解释
◎同“裙”。
帬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巾部
武英殿刻本: 第789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332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273頁,第27字
音《唐韻》、《韻會》、《正韻》:渠云切;《集韻》:衢云切,音羣。
《說文》:下裳也。
《釋名》:下帬也。連接裾幅也。又,緣帬,帬施緣也。
《急就篇》〔註〕:帬,下裳也。一名帔,一名襬。
例又,《廣雅》:繞袊,帔,帬也。揚子《方言》:陳魏之閒謂帬爲帔,繞袊謂之帬。
例又,《韻會》:中帬,親身衣也。
《前漢・石奮傳》:取親中帬厠牏,身自澣洒。〔註〕師古曰:中帬,若今中衣也。
注解
〔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巾部。
〔帬〕字拼音是qú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君、巾。
〔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ún] ⑴ 同“裙”。
帬字的翻译
- the skirt of a lady's dress petticoat
帬的字源字形
战国 金文 战国
楚〔战国〕 简 信阳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里耶
汉 简 张家山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