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的笔顺
徭字概述
〔徭〕字拼音是yáo,部首是彳,总笔画是13画。
〔徭〕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彳、䍃”,五行属火。
〔徭〕字仓颉码是HOBOU,五笔是TERM86,TETB98,四角号码是22272,郑码是OIEZ,中文电码是1791,区位码是6570。
〔徭〕字的UNICODE是U+5FA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493,UTF-32:00005fad,UTF-8:E5 BE AD。
〔徭〕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5508。
〔徭〕字异体字是傜、徭。
徭的意思
徭
yáoㄧㄠˊ基本解释
◎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役。
详细解释
名词
1.通“徭”
2.姓。
名词
1.形声。从彳( chì 。
2.同本义 [forced labor;corv ée]。
徭役多则民苦。 —— 《韩非子·备内》
徭力(工役劳力);徭夫(服劳役的民夫)
3.历史文献对瑶族的称谓 Yao nationality。如:徭洞(瑶族人居住的山洞;借指瑶族人)
徭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彳部
武英殿刻本: 第885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370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315頁,第14字
音《玉篇》:余招切,音遙──役也。
《周禮・天官冢宰》:徒百有二十人。〔註〕此民給徭役者。
《後漢・第五倫傳》:倫爲鄕嗇夫,平徭賦。
例又,《韻會》:通作繇。
《前漢・景帝紀》:省繇賦。
例又,《韻會》亦作。
《前漢・宣帝紀》:擅興役。
例《廣韻》、《集韻》、《類篇》作傜。
注解
〔徭〕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彳部。
〔徭〕字拼音是yá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彳、䍃,五行属火。
〔徭〕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áo] ⑴ 古代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徭字的翻译
- conscript labor, compulsory labor
- Zwangsarbeit (S)
- corvée pour l'Etat, travail forcé
徭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