棃字概述
〔棃〕字拼音是lí,部首是木,总笔画是12画。
〔棃〕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𥝢"、木”或“"𥝢"、朩”。
〔棃〕字仓颉码是HHD,五笔是TQTS,四角号码是27904,郑码是MFMF。
〔棃〕字的UNICODE是U+68C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819,UTF-32:000068c3,UTF-8:E6 A3 83。
〔棃〕字异体字是梨、梸。
棃的意思
棃
líㄌㄧˊ基本解释
◎同“梨”。
棃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69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531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477頁,第10字
音《唐韻》:力脂切。
《集韻》、《韻會》:良脂切,音犂。
《說文》:果名。
《爾雅・釋木》:棃,山樆。〔疏〕在山曰樆,人植曰棃。陶弘景《別錄》:棃性冷利,多食損人,謂之快果。
例又,揚子《方言》:眉棃耊鮐,老也。東齊曰眉,燕代之北鄙曰棃。
《詩・大雅・行葦傳》:耇,凍棃也,賈云:凍棃色似老人面有浮垢。
例又,通
《淮南子・齊俗訓》:伐楩枏豫章而剖棃之。
例又,蛤棃,蟲名。
《淮南子・道應訓》:盧敖倦殻而受蛤棃。
例又,崔豹《古今注》:蜻蛉之小而黃者曰胡棃。
例又,草名。
《山海經》:大山有草,名棃,其葉狀如荻而赤花,可以巳疽㊟。
音又,《集韻》、《韻會》:憐題切;《正韻》:鄰溪切,音黎──義同。
注解
〔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棃〕字拼音是l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𥝢、朩。
〔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í] ⑴ 同“梨”。
棃字的翻译
- a pear
- poire
棃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