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wěi ㄨㄟˇ huī

木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6932
汉语字典

木部

13画

4画

左右结构

wei hui

wěi huī

SNHH 86 、 SNKG 98

DDMQ

FXJM

44956

6932

1234521251152 横、竖、撇、点、横折、竖、横、竖、横折、横、横、撇折、竖

㭏 楎

椲字概述

折叠展开

〔椲〕字是多音字,拼音是wěi、huī,部首是木,总笔画是13画。

〔椲〕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韋”。

〔椲〕字仓颉码是DDMQ,五笔是SNHH86,SNKG98,四角号码是44956,郑码是FXJM

〔椲〕字的UNICODE是U+693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930,UTF-32:00006932,UTF-8:E6 A4 B2。

〔椲〕字异体字是㭏、楎

椲的意思

折叠展开

1wěiㄨㄟˇ

基本解释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木,可变曲做成盂。

2huīㄏㄨㄟ

基本解释

钉在墙上作挂衣物用的木橛。

椲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82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537頁,第19

標點整理本: 第483頁,第17

廣韻》、《韻會》:於鬼切;《集韻》:羽鬼切,椲音偉。
說文》:木可屈爲杆者。
玉篇》:木皮如韋。

又,《類篇》:於悲切──義同。

又,《集韻》:吁韋切,音暉──與楎同。

又,《集韻》:於非切,音韋──義同。

注解

〔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椲〕字是多音字,拼音是wěi、hu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韋

〔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ěi]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木,可变曲做成盂。 [huī] ⑴ 钉在墙上作挂衣物用的木橛。

椲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椲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于鬼切頁碼180頁,第14

椲木也。可屈爲杅者。从木韋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于毀反頁碼444頁,第6行,第1

椲木也,可屈爲杆者。從木韋聲。

鍇注臣鍇按:椲,柔木也。杅即孟子所謂杯棬也,若今屈柳器然。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于鬼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958頁,第3許惟賢423頁,第3

椲椲木也。可屈爲杅者。

段注屈當作詘。詰詘,紆曲也。《糸部》云:紆詘也是也。杅當作盂。盂,飲器也。《玉篇》曰:椲木皮如韋。可屈以爲盂。

从木。韋聲。

段注于鬼切。十五部。

椲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55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456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357頁
4說文校箋第224頁,第14字
5說文考正第222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776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35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98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13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40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223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178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740頁【補遺】第16849頁
14通訓定聲第2224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465頁【崇文】第1857頁
16說文句讀第702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753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559頁,第3字

椲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椲(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椲(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椲(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