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chōng ㄔㄨㄥ

王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73EB
汉语字典

王部

10画

4画

左右结构

chong

chōng

GYCQ

MGYIU

CSZR

10112

73EB

1121415435 横、横、竖、提、点、横、撇折、点、撇、竖弯钩

珫字概述

折叠展开

〔珫〕字拼音是chōng,部首是王,总笔画是10画。

〔珫〕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王、充”或“"⺩"、充”。

〔珫〕字仓颉码是MGYIU,五笔是GYCQ,四角号码是10112,郑码是CSZR

〔珫〕字的UNICODE是U+73E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675,UTF-32:000073eb,UTF-8:E7 8F AB。

〔珫〕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6935

珫的意思

折叠展开

chōngㄔㄨㄥ

基本解释

〔~耳〕同“充耳”。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当耳处的玉、贝等装饰物。亦称“瑱”。

珫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玉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48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731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683頁,第12

廣韻》:昌終切;《集韻》、《韻會》:昌嵩切;《正韻》:昌中切,珫音充。
廣韻》:珫耳,玉名也。通作充。
詩・衞風》:充耳琇瑩。

注解

〔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玉部

〔珫〕字拼音是chō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充

〔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ōng] ⑴ 〔~耳〕同“充耳”。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当耳处的玉、贝等装饰物。亦称“瑱”。

珫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珫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珫(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珫(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珫(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珫(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珫字组词

折叠展开

珫结尾的词语

琩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