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ㄈㄨˋ

礻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U+7954
汉语字典

礻部

9画

4画

左右结构

fu

PYWF

IFODI

WSND

34200

7954

452432124 点、横撇/横钩、竖、点、撇、竖、横、竖钩、点

祔字概述

折叠展开

〔祔〕字拼音是fù,部首是礻,总笔画是9画。

〔祔〕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示、付”或“礻、付”。

〔祔〕字仓颉码是IFODI,五笔是PYWF,四角号码是34200,郑码是WSND

〔祔〕字的UNICODE是U+795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060,UTF-32:00007954,UTF-8:E7 A5 94。

祔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ㄈㄨˋ

基本解释

奉新死者的木主于祖庙与祖先的木主一起祭祀:“卒哭,明日以其班~。”

合葬:“周公盖~。”

详细解释

名词

祭名。原指古代帝王在宗庙内将后死者神位附于先祖旁而祭祀ancient sacrifices to ancestors

卒哭明日以其班祔。 —— 《仪礼·既夕礼》

祔主(以死者神位附祭于先祖);祔祀(在祖庙内后死者附于先灵下合祭);祔庙(祔祭后死者于先祖之庙)

动词

合葬 bury in the same tomb。如:祔穴(合葬的墓穴);祔葬(合葬);祔窆(合葬);祔次(合葬的序列)

祔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14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841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801頁,第23

唐韻》、《集韻》、《韻會祔符遇切,音附──祭名。
說文》:後死者合食於先祖。
禮・檀弓》:以吉祭易喪祭,明日祔於祖父。

又,合葬亦曰祔。
禮・檀弓》:周公蓋祔。〔註〕謂合葬自周公以來始。又,孔子曰:衞人之祔也離之,魯人之祔也合之,善夫。

或省作付。
周禮・春官》:大祝付練祥。〔註〕付當爲祔,祭先王以祔後死者。

注解

〔祔〕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示部

〔祔〕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礻、付

〔祔〕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ù] ⑴ 奉新死者的木主于祖庙与祖先的木主一起祭祀:“卒哭,明日以其班~。”⑵ 合葬:“周公盖~。”

祔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祔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上反切符遇切頁碼3頁,第22

祔後死者合食於先祖。从示付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一反切扶遇反頁碼31頁,第7行,第2

祔後死者合食於先祖。從示付聲。

鍇注臣鍇按:郭璞《爾雅》義,則此多聲字,傳寫謬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上反切符遇切古音第四部頁碼15頁,第1許惟賢6頁,第5

祔後死者合食於先祖。

段注《士虞禮》。卒哭。明日以其班祔。《春秋・左氏傳》曰:凡君薨。卒哭而祔。祔而作主。特祀於主。蒸嘗禘於廟。《春秋穀梁傳》曰:作主壞廟有時日於練焉。《士虞禮》注與《穀梁》同。

从示。付聲。

段注符遇切。古音在第四部。

祔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18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37頁
4說文校箋第4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4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1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7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頁,第26字
11標注說文第3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4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79頁【補遺】第16153頁
14通訓定聲第146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0頁【崇文】第37頁
16說文句讀第11頁
17古字詁林第一冊,第138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19頁,第4字

祔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worship one's ancestors; entomb
  2. culte des ancêtres

祔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祔(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祔(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祔(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祔(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祔(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祔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