羬字概述
〔羬〕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ián、xián、yán,部首是⺶,总笔画是15画。
〔羬〕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羊、咸”或“"⺶"、咸”。
〔羬〕字仓颉码是TQIHR,五笔是UDDT86,UDGK98,四角号码是83550,郑码是UCAJ。
〔羬〕字的UNICODE是U+7FA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684,UTF-32:00007fac,UTF-8:E7 BE AC。
〔羬〕字异体字是麙、𦏣。
羬的意思
羬
1qiánㄑㄧㄢˊ基本解释
①六尺长的羊。
②古代传说中一种似羊而长马尾的怪兽。
羬
2xiánㄒㄧㄢˊ基本解释
◎细角羚羊。
羬
3yánㄧㄢˊ基本解释
◎古书上说的一种大野羊。
羬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羊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76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953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917頁,第25字
音《廣韻》:巨淹切;《集韻》:其淹切,音箝。
《爾雅・釋獸》:羊六尺爲羬。〔註〕《尸子》曰:大羊爲羬,六尺。
例又,《玉篇》:獸名。
《山海經》:錢來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而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音又,《集韻》:胡讒切,音咸──麙,或从羊作羬。
《類篇》:山羊而大者,細角。
音又,魚咸切,音嵒。
《類篇》:郊羊,其大者羬。
卷目:考證・未集中 部首:羊部
愛日堂藏本: 第546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4頁,第6字
《爾雅・釋獸》羊六尺爲羬。
謹照原書釋獸改釋畜。
注解
〔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羊部。
〔羬〕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ián、xián、y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咸。
〔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ián] ⑴ 六尺长的羊。⑵ 古代传说中一种似羊而长马尾的怪兽。㈡ [xián] ⑴ 细角羚羊。㈢ [yán]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大野羊。
羬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