翽字概述
〔翽〕字拼音是huì,部首是羽,总笔画是19画。
〔翽〕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歳、羽”或“歲、羽”。
〔翽〕字仓颉码是YHSMM,五笔是HDGN,四角号码是27220,郑码是IIYY。
〔翽〕字的UNICODE是U+7FF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765,UTF-32:00007ffd,UTF-8:E7 BF BD。
〔翽〕字异体字是翙。
翽的意思
翽翙
huìㄏㄨㄟˋ基本解释
①象聲詞。飛聲。《説文•羽部》:“翽,飛聲也。”《玉篇•羽部》:“翽,翽翽,羽聲衆皃。”
②飛。唐韓愈等《秋雨聯句》:“毛羽皆遭凍,離蓰不能翽。”
③顯揚。明吾邱瑞《運甓記•官誥榮封》:“名翽鸞誥,彤管已垂,裳焚翟茀,窀穸已輝。”
翽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羽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92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960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925頁,第14字
音《廣韻》:呼會切;《集韻》:苦會切,音噦。
《說文》:飛聲也。
《詩・大雅》:鳳凰于飛,翽翽其羽。〔傳〕衆多也。〔箋〕羽聲也。
音又,《集韻》、《韻會》呼外切,音
──義同。
音又,《韻會》:許穢切,音喙──義同。
音又,《正韻》:苦夬切,音快──義同。
卷目:考證・未集中 部首:羽部
愛日堂藏本: 第551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64頁,第21字
《廣韻》呼會切,《集韻》苦會切,𠀤音噦。
謹按呼屬曉母苦屬溪母,呼會與苦會不同音,不得𠀤音噦,今依廣韻集韻韻會將苦會切改爲呼外切。噦改爲𧬨。於集韻下增韻會二字。
《集韻》《韻會》𠀤呼外切,音𧬨。
謹照集韻呼外切改爲苦會切。音𧬨改爲音𥢶。
注解
〔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羽部。
〔翽〕字拼音是hu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歲、羽。
〔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uì] ⑴ 象聲詞。飛聲。《説文•羽部》:“翽,飛聲也。”《玉篇•羽部》:“翽,翽翽,羽聲衆皃。”⑵ 飛。唐韓愈等《秋雨聯句》:“毛羽皆遭凍,離蓰不能翽。”⑶ 顯揚。明吾邱瑞《運甓記•官誥榮封》:“名翽鸞誥,彤管已垂,裳焚翟茀,窀穸已輝。”
翽字的翻译
- whir
- bruit des ailes des oiseaux, son du battement d'ailes d'un oiseau
翽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