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ér ㄦˊ

而部 共6画 独体字结构 U+800C
汉语字典

而部

6画

4画

独体字结构

er

ér

象形字

DMJJ

MBLL

GL

10227

5079

2288

800C

132522 横、撇、竖、横折钩、竖、竖

洏 耏 能 髵

而的笔顺

折叠展开

而字概述

折叠展开

〔而〕字拼音是ér,部首是而,总笔画是6画,是独体字。

〔而〕字是独体字,五行属金。

〔而〕字仓颉码是MBLL,五笔是DMJJ,四角号码是10227,郑码是GL,中文电码是5079,区位码是2288

〔而〕字的UNICODE是U+800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780,UTF-32:0000800c,UTF-8:E8 80 8C。

〔而〕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0392,属常用字

〔而〕字异体字是洏、耏、能、髵

而的意思

折叠展开

1érㄦˊ

基本解释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杂”。②表相承,如“取~代之”。③表递进,如“~且”。④表转折,如“似是~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从上~下。

详细解释

名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连词

1.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and; furthermore; moreover; but also; into the bargain; if; in case; however

2.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4.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荀子·劝学》

6.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代词

1.你;你的you; your

予岂不知而作。 —— 《诗·大雅·桑柔》余知而无罪也。 —— 《左传·昭公二十年》子归,殁而父母之世。 —— 《国语·吴语》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 —— 《庄子·徐无鬼》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 《聊斋志异·促织》

而翁(你的父亲)

2.这样,此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夫(此人;这人)

助词

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of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 —— 《淮南子·人间》

2.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 《易·系辞上》

语气词

1.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how could; 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论语·颜渊》

2.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 《论语·微子》

动词

1.如,好象seem; 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 《吕氏春秋》

2.另见 néng。

2néngㄋㄥˊ

详细解释

名词

才能ability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墨子·尚同下》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管子·小匡》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 《商君书·慎法》

动词

1.能够can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 —— 《墨子·非命下》不逢汤武与 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2.另见 ér。

而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而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96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961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927頁,第9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而音栭。
正韻》:如支切,音兒。
說文》:頰毛也。〔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其鱗之而。〔註〕之而,頰而也。

又,《玉篇》:語助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
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卷目:考證・未集中 部首:而部

愛日堂藏本: 第553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64頁,第25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其鱗之而。

謹照原文其上增作字。

注解

〔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而部

〔而〕字拼音是ér,独体字,五行属

〔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ér] ⑴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⑵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杂”。②表相承,如“取~代之”。③表递进,如“~且”。④表转折,如“似是~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⑶ 表(从……到……)

而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而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下反切如之切頁碼314頁,第11

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八反切忍伊反頁碼781頁,第2行,第1

而頰毛也。象毛之,假借爲語助。《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從而。

鍇注臣鍇曰:「象頰毛連屬而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下反切如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814頁,第1許惟賢793頁,第1

而須也。象形。

段注各本作頰毛也,象毛之形。今正。頰毛者,須部所謂須之類耳。《禮運・正義》引《說文》曰:而,須也。須謂頤下之毛。象形字也。知唐初本須篆下頤毛也。而篆下云須也。二篆相爲轉注。其象形,則首畫象鼻耑。次象人中。次象口上之頾。次象承漿及頤下者。葢而爲口上口下之總名。分之則口上爲頾。口下爲須。須本頤下之專偁。頾與承漿與頰皆得偁須。是以而之訓曰須也象形。引伸假借之爲語䛐。或在發端。或在句中。或在句末。或可釋爲然。或可釋爲如。或可釋爲汝。或釋爲能者,古音能與而同。叚而爲能。亦叚耐爲能。如之切。一部。

《周禮》曰:作其鱗之而。

段注工記・梓人》文。鄭云:之而,頰也。戴先生云:鱗屬頰側上出者曰之。下埀者曰而。此以人體之偁施於物也。按顧氏《玉篇》以《而部》次於毛毳冄之後。角皮之前。則其意訓而爲獸毛。絕非許意。

凡而之屬皆从而。

白话解释

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 。所有与而相关的字,都采用“而” 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上像人的下巴,下像其鬚。金文二例同甲文之形,唯第二例在形體上端增一飾畫,不影響其音、義。戰國文字首例和金文首例同形,二、三例形略有變,稍失其形。篆文作,鬍鬚中斷,頗失其形。字經隸書,一承篆文之形,一則形變作,楷書即據以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初形了。

而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21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785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599頁
4說文校箋第403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377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1358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31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671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00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46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390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323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416頁【補遺】第17429頁
14通訓定聲第731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815頁【崇文】第3257頁
16說文句讀第1292頁
17說文新證第731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36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901頁,第1字

而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2. aber (Konj)​, dennoch, jedoch (Konj)​, und (Konj)​, Er (Eig, Fam)​, 表示 “ 到 ” 的 意思 &gt , 接 肯定 和 否定 互相 补 充 的 成分 &gt , 接 语 意 相反 的 成分 , 表示 转 折 &gt , 接 语 意 相承 的 成分 &gt , 接事 理 上前 后 相因 的 成分 &gt , 把 表示 时间 或 方式 的 成分 连 接 到 动词 上面 &gt , 插 在 主 、 谓语 之 间、 有 “ 如果 ” 的 意思 “&gt , Radikal Nr. 126 = Bart, anheften; und dabei, und, aber, während (Sprachw)
  3. et, mais, tandis que, alors que

而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而(玉书·春秋·侯马盟书)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而(篆书·春秋·石鼓文)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而(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而(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而(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而(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而(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而(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而(简·楚〔战国〕·九店) 楚〔战国〕 九店

而(简·楚〔战国〕·范家坡) 楚〔战国〕 范家坡

而(简·秦·青川木牍) 青川木牍

而(简·秦·放马滩) 放马滩

而(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而(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而(简·秦·龙岗) 龙岗

而(简·秦·关沮) 关沮

而(简·秦·里耶) 里耶

而(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而(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而(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而(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而(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而(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而(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而(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而(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而(传抄·宋·三体阴符经) 传抄 三体阴符经

而(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而(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而(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而字的成语

折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