蓴的笔顺
蓴字概述
〔蓴〕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ún、tuán,部首是艹,总笔画是14画。
〔蓴〕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專”。
〔蓴〕字仓颉码是TJII,五笔是AGJF,四角号码是44343,郑码是EFDS。
〔蓴〕字的UNICODE是U+84F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036,UTF-32:000084f4,UTF-8:E8 93 B4。
〔蓴〕字异体字是蒓。
蓴的意思
蓴
1chúnㄔㄨㄣˊ基本解释
◎蓴菜。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葉片橢圓形,浮於水面。花小,暗紅色。夏釆嫩葉作蔬菜。《世説新語•言語》:“有千里蓴羹,但未下鹽豉耳。”
蓴
2tuánㄊㄨㄢˊ基本解释
①蒲叢,也指蒲穗。《廣雅•釋草》:“蒲穗謂之蓴。”
②草叢生。《集韻•桓韻》:“蓴,艸叢生。”
蓴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16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52頁,第2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21頁,第38字
音《唐韻》:常倫切;《集韻》、《正韻》:殊倫切,音純。
《類篇》:蓴菜。
《韻會》:水葵也。陸佃云:蓴逐水而性滑,故亦謂之淳菜。
《綱目集覽》:蓴生水中,葉似鳧葵,採莖可噉,三月至八月,莖細如釵股,名曰絲蓴;九月至十月漸粗,在泥中,名曰瑰蓴。
《顏氏家訓》:梁世有蔡朗,諱純,既不涉學,遂呼蓴爲露葵。
例亦作蒓。見蒓字註。
例又,《說文》:蒲叢也。
音又,《類篇》:徒官切,音團──草叢生貌。
注解
〔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蓴〕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ún、tuá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專。
〔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ún] ⑴ 蓴菜。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葉片橢圓形,浮於水面。花小,暗紅色。夏釆嫩葉作蔬菜。《世説新語•言語》:“有千里蓴羹,但未下鹽豉耳。”㈡ [tuán] ⑴ 蒲叢,也指蒲穗。《廣雅•釋草》:“蒲穗謂之蓴。”⑵ 草叢生。《集韻•桓韻》:“蓴,艸叢生。”
蓴字的翻译
- edible water plant, bracenia
- plante aquatique comestible, Brasenia schreberi, brasenia, cabombaceae
蓴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