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shì ㄕˋ

見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8996
汉语字典

見部

11画

4画

左右结构

shi

shì

PYHQ

IFBUU

WSLR

36212

8996

45242511135 点、横撇/横钩、竖、点、竖、横折、横、横、横、撇、竖弯钩

眂 眎 眡 视 視 視 𤋇 𥄙 𥄚 𥅭

視的笔顺

折叠展开

視字概述

折叠展开

〔視〕字拼音是shì,部首是見,总笔画是11画。

〔視〕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示、見”或“礻、見”。

〔視〕字造字法是會意兼形聲。从見示,示亦聲。見,看見。示,表現。本义是看。

〔視〕字仓颉码是IFBUU,五笔是PYHQ,四角号码是36212,郑码是WSLR

〔視〕字的UNICODE是U+899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222,UTF-32:00008996,UTF-8:E8 A6 96。

〔視〕字异体字是眂、眎、眡、视、視、視、𤋇、𥄙、𥄚、𥅭

視的意思

折叠展开

shìㄕˋ

基本解释

看。《説文•見部》:“視,瞻也。”

觀察;審察。《釋名•釋姿容》:“視,是也,察其是非也。”

看待;對待。《字彙•見部》:“視,看待也。”

照顧;照料。《國語•晋語八》:“叔魚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遂不視。”

效法。《廣雅•釋詁三》:“視,效也。”

比照,比較。《小爾雅•廣言》:“視,比也。”

治理,處理。《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崔子稱疾,不視事。”

接納。《禮記•坊記》:“故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

周時諸侯使卿以大禮代謁天子。《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殷覜曰視。”

教導。《儀禮•鄉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

活,生存。《老子》第五十九章:“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通“示”。以事或物示人;表示。《書•洛誥》:“公既定宅,伻來,來視予卜休恒吉。”

通“指”。發令。《列子•湯問》:“肆咤則徒卒百萬,視撝則諸侯從命。”

水名。即涀水,在河南省葉縣西。《山海經•中山經》:“又東三十里曰雅山,灃水出焉,東流注于視水。”

姓。《萬姓統譜•紙韻》:“視,見《姓苑》。”

详细解释

1.會意兼形聲。从見示,示亦聲。見,看見。示,表現。本義:看。

2.同本義look at

視,瞻也。 —— 《說文》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 《書·泰誓中》目不能徧視,手不能徧操。 —— 《墨子·辭過》子興視夜。 —— 《詩·鄭風·子曰雞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 《禮記·大學》熟視之。 —— 《戰國策·齊策》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 柳宗元《三戒》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視探(看望,探望);視瞻(顧盼的目光);視日(觀日影而察早晚時刻;注視太陽);視遠步高(高視闊步);視習(見習)

3.考察,察看,審察inspect

視其所以。 —— 《論語·爲政》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 《左傳·莊公十年》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 《戰國策·齊策》

視師(視察軍隊);視草(檢視天子所寫文詞詔令的草稿);視藥(查看湯藥);視蔭(觀察日影)

4.治理,處理administer; treat

崔子稱疾不視事。 ——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視朝(天子朝臨治理政事);視篆(古代官印皆用篆文,故官吏上任治事稱“視篆”)

5.看待regard; look upon

棄其婦,致鬱郁死,是芋視乃婦也。 —— 清· 周容《芋老人傳》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 宋· 蘇洵《六國論》然言其戶,則視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 清· 洪亮吉《治平篇》

視遇(看待,照顧);視同膜外(視若無睹;漠不關心);視民如傷(將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傷痛);視爲同路人;視偉(看重)

6.通“示”。向…表示show

指視我。 —— 《漢書·周勃傳》視民不奢。 —— 《漢書·晁錯傳》。師古曰:“視讀曰示。”視民不恌。 —— 《詩·小雅·鹿鳴》亦視項羽無東意。 —— 《漢書·高帝紀》

視化(顯示教化。視,同“示”)

7.比照compare

環顧國內,賊氛方熾,杌隉之象,視清季有加。 —— 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視秩(比照品級次第)

8.效法imit

王懋乃德,視乃厥祖。 —— 《書·太甲中》

視效(仿效;效法)

9.接納admit

故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 —— 《禮記·坊記》

10.照顧,照看 care for

視護(照看護理);視濯(古代祭祀時照料洗濯祭器);視寢(侍寢);視養(照料養育);視候(看望,問安)

11.發令 give order

視師(督率軍旅);視撝(指揮。視與指通)

名词

1.眼;眼力;視線sight; vision

吾見其難爲,怵然爲戒,視爲止,行爲遲。 —— 《莊子·養生主》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 明· 魏學洢《核舟記》

視流(目光流轉,不專注於一物);視躁(目光不定的樣子);視端(目光端正)

2.水名。即“涀水” Shi River。在河南省葉縣西。

視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見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15頁,第15

同文書局本: 第1134頁,第21

標點整理本: 第1108頁,第19

古文: 視 、 眡 、 視視視 、 眎 、 視

集韻》:時利切;《韻會》:是義切;《正韻》:時吏切,視音嗜。
說文》:瞻也。
博雅》:明也。
易・履卦》:視履考祥。
書・大甲》:視遠惟明。

又,《字彙》:看待也。
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又,《博雅》:效也。
書・大甲》:視乃厥祖。〔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又,《小爾雅》:比也。
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註〕欲比小國。
禮・檀弓》:公室視豐視。〔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又,猶納也。
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註〕不視,猶不納也。

又,猶敎也。
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註〕視之,當敎之。

又,《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又,《禮・曲禮》:兔曰明視。〔疏〕兔肥,則目視而視明也。又,《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腊也。

又,《山海經》:狄山有視肉。〔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山水名。
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里,曰視山。〔又〕葴山,視水出焉。〔註〕或曰:視宜爲瀙。瀙水,今在南陽。

又,人名。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視惡。

又,姓。見《姓苑》。

又,通作示。
詩・小雅》:視民不恌。〔箋〕視,古示字。
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
史記》作示。〔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又,《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視嗜上聲──義同。

又,《玉篇》:看也。
書・洪範》:五事,二曰視。〔疏〕視,常止反。

又,《詩・小雅》「小人所視」,叶上矢履。

注解

〔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見部

〔視〕字拼音是s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礻、見

〔視〕字造字法是會意兼形聲。从見示,示亦聲。見,看見。示,表現。本义是看。

〔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ì] ⑴ 看。《説文•見部》:“視,瞻也。”⑵ 觀察;審察。《釋名•釋姿容》:“視,是也,察其是非也。”⑶ 看待;對待。《字彙•見部》:“視,看待也。”⑷ 照顧;照料。《國語•晋語八》:“叔魚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遂不視。”⑸ 效法。《廣雅•釋詁三》:“視,效也。”⑹ 比照,比較。《小爾雅•廣言》:“視,比也。”⑺ 治理,處理。《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崔子稱疾,不視事。”⑻ 接納。《禮記•坊記》:“故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⑼ 周時諸侯使卿以大禮代謁天子。《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殷覜曰視。”⑽ 教導。《儀禮•鄉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⑾ 活,生存。《老子》第五十九章:“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⑿ 通“示”。以事或物示人;表示。《書•洛誥》:“公既定宅,伻來,來視予卜休恒吉。”⒀ 通“指”。發令。《列子•湯問》:“肆咤則徒卒百萬,視撝則諸侯從命。”⒁ 水名。即涀水,在河南省葉縣西。《山海經•中山經》:“又東三十里曰雅山,灃水出焉,東流注于視水。”⒂ 姓。《萬姓統譜•紙韻》:“視,見《姓苑》。”

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視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look at, inspect, observe, see
  2. anschauen (V)
  3. vue, vision, regarder, voir, regarder attentivement, inspecter, considérer

視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視(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視(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視(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視(简·秦·关沮) 关沮

視(简·秦·里耶) 里耶

視(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視(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視(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視(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視(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視(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視(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視(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視(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