訟的笔顺
訟字概述
〔訟〕字拼音是sòng,部首是言,总笔画是11画。
〔訟〕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言、公”或“訁、公”。
〔訟〕字仓颉码是YRCI,五笔是YWCY,四角号码是08632,郑码是SOZS。
〔訟〕字的UNICODE是U+8A1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359,UTF-32:00008a1f,UTF-8:E8 A8 9F。
〔訟〕字异体字是㕬、䛦、吅、讼、頌、𧧡。
訟的意思
訟讼
sòngㄙㄨㄥˋ基本解释
◎见“讼”。
訟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50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49頁,第18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24頁,第17字
古文: 䛦 、 、 吅 、 㕬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似用切,音頌。
《說文》:爭也。
《六書故》:爭曲直于官有司也。又,《易・訟卦》〔疏〕:凡訟者,物有不和情,
《周禮・地官・大司徒》:凡萬民之不服敎,而有獄訟者,聽而斷之。〔註〕爭罪曰獄,爭財曰訟。〔疏〕對文例也。若獄訟不相對,則爭財亦爲獄。
例又,衆論異同錯互也。
《後漢・曹褒傳》:會禮之家,名爲聚訟。〔註〕言相爭不定也。
例又,上書爲人雪冤曰訟。
《前漢・王莽傳》:吏民上書冤訟莽者,以百數。
音又,責也。
《論語》: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註〕訟,猶責也。又,公也。
《史記・呂后紀》:未敢訟言誅之。〔註〕訟,公也,猶明言也。
《韻會小補》:通作誦。
《前漢・呂后紀》鄧展〔註〕:誦言,公言也。
《正字通》:訟,亦音工。與公通。
例又,《韻會》:通作頌。
《說文》:謌訟也。徐鉉曰:古本《毛詩》雅頌字多作訟。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祥容切,頌平聲。亦爭獄也。
《詩・召南》:何以速我訟,叶上墉下從。毛氏曰:《易》〔註〕:訟,爭也,言之于公也,从言、从公,蓋會意也。且諧公聲,是以《詩》協從韻,《易》獨音去聲,未爲允當。合依《詩》音,二韻通用。
音又,《集韻》:餘封切,音容──諍也。
《書・堯典》:嚚訟,可乎。馬融:本作庸。
音又,容也。
《史記・吳王濞傳》:佗郡國吏欲來捕亡者,訟共禁弗予。〔註〕訟,音容──言其相容禁止不與也。
音又,叶古東切,音公。潘岳〈關中〉詩:既征爾辭,復蔽爾訟;當乃明實,否則證空。
音又,叶徂郎切,音藏。魏武帝〈對酒曲〉: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注解
〔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訟〕字拼音是sò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公。
〔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òng] ⑴ 见“讼”。
訟字的翻译
- accuse; argue, dispute; litigate
- Gerichtsverfahren (S), Prozess, Rechtsstreit (S), anklagen, prozessieren (V), debattieren, disputieren, streiten (V), Rechtsstreit führen (V)
- intenter un procès, disputer, arguer
訟的字源字形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上博
秦 简 关沮
汉 简 张家山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