諍字概述
〔諍〕字拼音是zhèng,部首是言,总笔画是13画。
〔諍〕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言、争”或“訁、爭”。
〔諍〕字仓颉码是YRBSD YRNSD,五笔是YQVH,四角号码是07657,郑码是SPXB。
〔諍〕字的UNICODE是U+8AC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533,UTF-32:00008acd,UTF-8:E8 AB 8D。
〔諍〕字异体字是争、诤。
諍的意思
諍诤
zhèngㄓㄥˋ基本解释
◎见“诤”。
諍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90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67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42頁,第15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側迸切,爭去聲。
《說文》:止也。
《韻會》:謂止其失也。
《正韻》:諫諍,救正也。
《前漢・王褒傳》:諫諍卽見聽。
《說苑・臣術》:有能盡言于君,用則可生,不用則死,謂之諍。
例又,《列子・湯問篇》:東北極有人,名曰諍人,長九寸。
音又,《集韻》:通作爭。
《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
音又,《集韻》、《韻會》:莖切;《正韻》:
耕切,
音爭──訟也。
《後漢・劉聖公傳》:平理諍訟。
《晉書・王沈・釋時論》:闒茸勇敢於饕諍。〔註〕叶平聲。
卷目:考證・酉集上 部首:言部
愛日堂藏本: 第672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0頁,第30字
《說苑・臣術》有能盡言于君。
謹照原書臣術下增篇字。
注解
〔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諍〕字拼音是zhè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爭。
〔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èng] ⑴ 见“诤”。
諍字的翻译
- to expostulate; to remonstrate
- verwarnen (V)
- avertir franchement
諍的字源字形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