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suī ㄙㄨㄟ

隹部 共17画 左右结构 U+96D6
汉语字典

隹部

17画

4画

左右结构

sui

suī

KJWY

RIOG

JINI

60115

96D6

25125121432411121 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点、撇、竖、点、横、横、横、竖、横

虽 𧈧 𨾡 𨿽

雖的笔顺

折叠展开

雖字概述

折叠展开

〔雖〕字拼音是suī,部首是隹,总笔画是17画。

〔雖〕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虽、隹”或“唯、虫”。

〔雖〕字仓颉码是RIOG,五笔是KJWY,四角号码是60115,郑码是JINI

〔雖〕字的UNICODE是U+96D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614,UTF-32:000096d6,UTF-8:E9 9B 96。

〔雖〕字异体字是虽、𧈧、𨾡、𨿽

雖的意思

折叠展开

suīㄙㄨㄟ

基本解释

連詞,把意思推開一層,表示“即使”或是“縱然”的意思,後面多有“可是”、“但是”相應。~然。~則。麻雀~小,五臟俱全。

雖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隹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73頁,第20

同文書局本: 第1368頁,第22

標點整理本: 第1357頁,第25

古文: 雖

唐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雖音綏。
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

又,《玉篇》:詞兩設也。
廣韻》:助語也。
集韻》:不定也、况辭也。
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
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

又,《玉篇》:推也。〈吳語〉:吾雖之不能,去之不忍。

又,獸名。于逖《聞奇錄》:傅弘業宰天台縣,有人獵得一獸,形如豕,仰鼻,長尾有岐,謂之怪。弘業識之曰:其名雖,非怪也;雨則懸于樹,以尾塞其鼻。驗之,果然。〔註〕雖,以醉反。

卷目:考證・戌集中 部首:隹部

愛日堂藏本: 第799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677頁,第8

〔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

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

《吳語》吾雖之不能,去之不忍。

謹按原文作須不作雖。謹節去吳語以下十一字,而於上文少儀疏雖假令也下,照原文增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二句。

又獸名。《于逖聞奇錄》傅宏業宰天台縣,有人獵得一獸,形如豕,仰鼻,長尾有岐,謂之怪。宏業識之曰,其名雖,非怪也。雨則縣于樹,以尾塞其鼻。驗之,果然。〔註〕雖,以醉反。

謹按仰鼻長尾乃爾雅所謂蜼非雖也。聞奇錄誤刻为雖不可從。今省此段謹改爲又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

注解

〔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隹部

〔雖〕字拼音是su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唯、虫、;、虽、隹

〔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uī] ⑴ 連詞,把意思推開一層,表示“即使”或是“縱然”的意思,後面多有“可是”、“但是”相應

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雖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lthough, even if
  2. obschon, obwohl, selbst wenn, zwar (Konj)
  3. bien que, malgré que

雖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雖(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雖(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雖(简·秦·放马滩) 放马滩

雖(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雖(简·秦·龙岗) 龙岗

雖(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雖(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雖(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雖(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雖(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雖(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雖(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雖(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雖(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