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bài ㄅㄞˋ

韋部 共19画 左右结构 U+97DB
汉语字典

韋部

19画

4画

左右结构

bai

bài

形声字

NHKE 86 、 NKGE 98

DQTHB

XJML

44527

7658

97DB

5212511521221325112 横折、竖、横、竖、横折、横、横、撇折、竖、横、竖、竖、横、撇、竖、横折钩、横、横、竖

㰆 箙 鞴 韛 𢴾 𣠻 𣡖 𩋂 𩎻 𩏃 𩏄 𩏕 𩏦 𪖞

韛字概述

折叠展开

〔韛〕字拼音是bài,部首是韋,总笔画是19画。

〔韛〕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韋、"𤰇"”。

〔韛〕字仓颉码是DQTHB,五笔是NHKE86,NKGE98,四角号码是44527,郑码是XJML,区位码是7658

〔韛〕字的UNICODE是U+97D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875,UTF-32:000097db,UTF-8:E9 9F 9B。

〔韛〕字异体字是㰆、箙、鞴、韛、𢴾、𣠻、𣡖、𩋂、𩎻、𩏃、𩏄、𩏕、𩏦、𪖞

韛的意思

折叠展开

bàiㄅㄞˋ

基本解释

古代用来鼓风吹火的皮囊:“敌人有伏地道内者,便下柴火,以皮~吹之。”

详细解释

名词

古代的皮制鼓风囊。俗称“风箱”bellows

为炉灶,使人隔墙鼓韛,盖不欲人觇其启闭也。 —— 沈括《梦溪笔谈》

风韛,韛拐子。

韛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韋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35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1394頁,第44

標點整理本: 第1388頁,第4

廣韻》、《集韻》、《韻會韛步拜切,音憊。
玉篇》:韋囊,可以吹火令熾。亦作韛,《廣韻》或作韛,《集韻》或作韛、㰆。

又,《集韻》:房六切,音伏──本作箙。詳竹部箙字註。

注解

〔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韋部

〔韛〕字拼音是b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韋、𤰇

〔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ài] ⑴ 古代用来鼓风吹火的皮囊:“敌人有伏地道内者,便下柴火,以皮~吹之。”

韛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韛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韛(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韛(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韛(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韛(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韛字组词

折叠展开

韛结尾的词语

炉韛鼓韛皮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