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ㄉㄨˊ

韋部 共22画 左右结构 U+97E3
汉语字典

韋部

22画

4画

左右结构

du

NHKJ 86 、 NKGJ 98

DQWLI

XJRI

46527

97E3

5212511522522135251214 横折、竖、横、竖、横折、横、横、撇折、竖、竖、横折、竖、竖、横、撇、横折钩、竖、横折、横、竖、横、点

䪅 韥

韣字概述

折叠展开

〔韣〕字拼音是dú,部首是韋,总笔画是22画。

〔韣〕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韋、蜀”。

〔韣〕字仓颉码是DQWLI,五笔是NHKJ86,NKGJ98,四角号码是46527,郑码是XJRI

〔韣〕字的UNICODE是U+97E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883,UTF-32:000097e3,UTF-8:E9 9F A3。

〔韣〕字异体字是䪅、韥

韣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ㄉㄨˊ

基本解释

弓袋:“带以弓~。”

束缚。

韣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韋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37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395頁,第23

標點整理本: 第1388頁,第27

廣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韣音讀。
玉篇》:弓衣也,韜也。
禮・月令》:帶以弓䪅。〈少儀〉:弓則以左手屈韣執拊。
儀禮・覲禮》:乗墨車,載龍旂弧䪅。〔註〕弓衣曰䪅。又,《禮・明堂位》:載弧韣。〔註〕弧,旌旗,其衣曰韣。

又,《唐韻》:之欲切;《集韻》:朱欲切,韣音燭。又,《廣韻》:尺玉切;《集韻》:樞玉切,韣音觸。又,《廣韻》:市玉切;《集韻》、《韻會》:殊玉切,韣音蜀──義韣同。

集韻》或作䪅。

注解

〔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韋部

〔韣〕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韋、蜀

〔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ú] ⑴ 弓袋:“带以弓~。”⑵ 束缚。

韣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韣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之欲切頁碼175頁,第10

韣弓衣也。从韋蜀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專玉反頁碼435頁,第2行,第2

韣弓衣也。從韋蜀聲。

鍇注臣鍇按:《禮・月令》曰:「帶以弓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之欲切古音第三部頁碼940頁,第2許惟賢415頁,第2

韣弓衣也。

段注《月令》。帶以弓韣。高誘曰:韣,弓韜也。按《革部》韇下曰:弓矢韇也。韇葢又在韣之外。容以木爲之。飾以皮耳。故服注左云:冰,櫝丸葢也。如劒衣在劒櫝之內。

从韋。蜀聲。

段注之欲切。三部。

韣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48頁,第7字
2陳昌治本第447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350頁
4說文校箋第220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218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764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334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94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117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37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219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175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660頁【補遺】第16835頁
14通訓定聲第1505頁,第6字
15說文義證第457頁【崇文】第1825頁
16說文句讀第689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704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552頁,第6字

韣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ow-bag
  2. caisse d'arc

韣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韣(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韣(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韣(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韣(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韣(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韣(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韣(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韣字组词

折叠展开

韣结尾的词语

韫韣弧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