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的笔顺
驛字概述
〔驛〕字拼音是yì,部首是馬,总笔画是23画。
〔驛〕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馬、睪”。
〔驛〕字造字法是形聲。從馬,睪( yì )聲。本义是古代供傳遞公文或傳送消息用的馬。
〔驛〕字仓颉码是SFWLJ,五笔是CLFF86,COLF98,四角号码是76341,郑码是CUBU。
〔驛〕字的UNICODE是U+9A5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515,UTF-32:00009a5b,UTF-8:E9 A9 9B。
〔驛〕字异体字是墿、駅、驿、𩦯。
驛的意思
驛驿
yìㄧˋ基本解释
①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亦指供傳遞公文用的馬。~站。~館。~丞(掌管驛站的官員)。~吏。
②現為地名用字。龍泉~(在中國四川省)。
③古同“繹”,絡繹。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從馬,睪( yì )聲。本義:古代供傳遞公文或傳送消息用的馬。
2.同本義post horse。
驛,置騎也。 —— 《說文》即孟子置郵,所謂遽也。馹爲傳車,驛爲馬騎。楚子乘驛。 —— 《左傳·文公十六年》使驛謁諸王。 ——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後數日驛至。 —— 《後漢書·張衡傳》
3.驛站post。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 陸游《卜算子·詠梅》
驛遞夫馬(驛馬);驛馬星(星相家的迷信說法,若占卜得驛馬星,表示將遠行、赴任、移居);驛吏(管理驛站的官吏);驛亭(古代作爲行旅中途休息住宿的處所);驛書(以驛馬傳送的文書);驛館(旅館,驛舍);驛騎(乘驛馬傳遞文書的使者)
驛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馬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60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46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40頁,第21字
音《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
《玉篇》:譯也、道也。
《增韻》:今之遞馬。又,傳舍也。
《唐書・劉晏傳》:初,州取富人主郵遞,謂之捉驛。
例又,《正字通》:稱頌人曰驛其聲而吟之。
例又,往來不絕曰駱驛。
《後漢・郭伋傳》:駱驛不絕。
例又,落驛。
《書・洪範》: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傳〕驛,氣落驛不連屬也。
例又,《詩・周頌》:驛驛其達。〔註〕驛驛,苗生貌。
例又,姓。本作,俗省作驛。互詳馹字註。
注解
〔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馬部。
〔驛〕字拼音是y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馬、睪。
〔驛〕字造字法是形聲。從馬,睪( yì )聲。本义是古代供傳遞公文或傳送消息用的馬。
〔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ì] ⑴ 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亦指供傳遞公文用的馬⑵ 現為地名用字⑶ 古同“繹”,絡繹。
驛字的翻译
- relay station
- Poststation
- poste, relais de poste
驛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