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的笔顺
髀字概述
〔髀〕字拼音是bì,部首是骨,总笔画是17画。
〔髀〕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骨、卑”,五行属水。
〔髀〕字仓颉码是BBHWJ,五笔是MERF,四角号码是76240,郑码是LWNE,中文电码是7549,区位码是8734。
〔髀〕字的UNICODE是U+9AC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616,UTF-32:00009ac0,UTF-8:E9 AB 80。
〔髀〕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6244。
〔髀〕字异体字是䏶、䠋、䯗、肶、脾、𩩙、𩩚、𩪅、𩪖。
髀的意思
髀
bìㄅㄧˋ基本解释
◎大腿,亦指大腿骨。~肉复生(因长久不骑马,大腿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为)。
详细解释
名词
1.股部;大腿 hip。如:髀肉(大腿上的肉);髀髋(大腿和臀部)
2.髀骨,大腿骨hip bone。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 《淮南子·人间训》
髀枢(髀骨外侧的凹陷部分)
髀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骨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68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49頁,第3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45頁,第7字
音《唐韻》:幷弭切;《集韻》、《韻會》:補弭切;《正韻》:補委切,音俾。
《說文》:股也。
《釋名》:髀,也,在下稱也。
《禮・三年問》:帶下毋厭髀。又,〈祭統〉:殷人貴髀。〔註〕爲其厚也。
音又,《集韻》:母婢切,音弭──義同。
音又,《廣韻》:傍禮切,音陛──與䯗同,或作䏶。
卷目:考證・亥集上 部首:骨部
愛日堂藏本: 第870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81頁,第2字
《禮・三年問》帶下毋厭髀。
謹照原書改禮記深衣。
注解
〔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骨部。
〔髀〕字拼音是b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骨、卑,五行属水。
〔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ì] ⑴ 大腿,亦指大腿骨
髀字的翻译
- buttocks; thigh, thigh bone
- cuisse
髀的字源字形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