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ㄇㄚˋ

髟部 共20画 上下结构 U+9B15
汉语字典

髟部

20画

4画

上下结构

ma

DEAD

SHTAK

CHKG

72804

9B15

12111543331222511134 横、竖、横、横、横、撇折、点、撇、撇、撇、横、竖、竖、竖、横折、横、横、横、撇、捺

鬕字概述

折叠展开

〔鬕〕字拼音是mà,部首是髟,总笔画是20画。

〔鬕〕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髟、莫”。

〔鬕〕字仓颉码是SHTAK,五笔是DEAD,四角号码是72804,郑码是CHKG

〔鬕〕字的UNICODE是U+9B1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701,UTF-32:00009b15,UTF-8:E9 AC 95。

鬕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ㄇㄚˋ

基本解释

古代妇女束发髻用的一种具有装饰作用的带子。

头巾:“紫衣朱~。”

鬕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髟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83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456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1452頁,第35

唐韻》、《集韻》、《韻會鬕莫駕切,音禡。
說文》:帶結飾也。
類篇》:鬕額也。張衡〈西京賦〉:朱鬕鬕髽。

又,《集韻》:末各切,音莫──義同。

注解

〔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髟部

〔鬕〕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髟、莫

〔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à] ⑴ 古代妇女束发髻用的一种具有装饰作用的带子。⑵ 头巾:“紫衣朱~。”

鬕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鬕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上反切莫駕切頁碼298頁,第15

鬕帶結飾也。从髟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七反切悶亞反頁碼744頁,第6行,第2

鬕帶髻飾。從髟莫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上反切莫駕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707頁,第3許惟賢748頁,第3

鬕鬕帶,

段注逗。

結頭飾也。

段注各本奪二字。今依《西京賦》注補。鬕帶二字爲句。如《方言》之䰎帶。所以繞於髻上爲飾者。《西京賦》朱鬕。薛注。以絳帕額。按薛注帕乃帞之誤。帕卽鬕字。其字之本義乃飾髻上也。故从髟。

从髟。聲。

段注莫駕切。古音在五部。

鬕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85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743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566頁
4說文校箋第380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357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1285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220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444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901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32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370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3069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8970頁【補遺】第17359頁
14通訓定聲第1666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768頁【崇文】第3069頁
16說文句讀第1216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81頁,第5字
18古字釋要第858頁,第2字

鬕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鬕(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鬕(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鬕字组词

折叠展开

鬕结尾的词语

朱鬕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