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dòu ㄉㄡˋ

鬥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9B25
汉语字典

鬥部

10画

4画

左右结构

dou

dòu

HGGH

LN

CC

77001

7591

9B25

1121211212 横、横、竖、横、竖、横、横、竖、横、竖钩

斗 閗 鬪 鬬 鬭 𨷖 𩰑 𩰒 𩰖 𩰚 𩰛

鬥的笔顺

折叠展开

鬥字概述

折叠展开

〔鬥〕字拼音是dòu,部首是鬥,总笔画是10画。

〔鬥〕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𩰋"、王、亅”或“"𩰋""𩰊"”。

〔鬥〕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兩人怒發對打形。本义是搏鬥。

〔鬥〕字仓颉码是LN,五笔是HGGH,四角号码是77001,郑码是CC,中文电码是7591

〔鬥〕字的UNICODE是U+9B2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717,UTF-32:00009b25,UTF-8:E9 AC A5。

〔鬥〕字异体字是斗、閗、鬪、鬬、鬭、𨷖、𩰑、𩰒、𩰖、𩰚、𩰛

鬥的意思

折叠展开

dòuㄉㄡˋ

基本解释

對打。~毆。戰~。

比賽勝負,爭勝。~力。~勁。~智。~志昂揚。

使動物之間互爭高下。~牛。~蟋蟀。

拼合,對準,湊近。~眼。

同“逗”,逗引。

姓。

详细解释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兩人怒發對打形。本義:搏鬥。

2.搏鬥;引申爲戰鬥fight

鬥,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 —— 《說文》。按,爭也。二士對戟爲鬥。 —— 《古考經說》鬥,遇也。 —— 《說文》。按,相接之意。投身大敵,與之撲鬥。 ——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彼此錯雜,紛紜拿鬥,敵槍終不能發。

拳鬥;械鬥;格鬥(緊張激烈地搏鬥);鬥心(戰鬥的意志);鬥臣(勇健善鬥之士);鉤心鬥角(屋角由屋心伸出來,像與屋心鉤在一起。各個屋角相對,像要相互搏鬥。用此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鬥)

3.較量,競賽contest with

試與他蟲鬥。 —— 《聊齋志異·促織》

鬥口(鬥嘴;開玩笑挑逗);鬥靡誇多(說長道短。鬥:爭。靡:無;少);鬥錦(爭奇鬥豔);鬥花(以奇花相競賽);鬥香(以名香相競賽);鬥草(古代以花草相賽的一種民俗遊戲。一名鬥百草);鬥茶(比賽茶的優劣);鬥棋(奕棋爭勝)

4.古代天文用語,星相擊collide with star

十四載二月,熒惑,太白鬥於畢、昂、井、鬼間,至四月乃伏。 —— 《新唐書》

5.遇合;拼合 fit together

鬥榫;鬥縫(拼接);鬥闞(拼合鑲嵌)

6.使動物鬥 fight

鬥雞;鬥蛐蛐兒;鬥雞走馬;鬥雞走狗(遊手好閒,不務正業)

7.鬥爭,爭鬥struggle

見兩小兒辯鬥。 —— 《列子·湯問》外連衡而鬥諸侯。 —— 漢· 賈誼《過秦論》

鬥地主;鬥寵(爭奪受寵);鬥辯(爭鬥;爭吵)

8.玩,遊戲 play

鬥棋;鬥葉(玩紙牌);鬥牌(玩骨牌、紙牌)

9.用同“逗”。逗引 tease

鬥引(挑逗,逗引,勾引);鬥諞(巧言逗引)

10.戲耍;喜樂 make fun of

鬥疊(挑撥離間);鬥牙拌嘴(耍嘴調鬧)

鬥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鬥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86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457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1454頁,第40

唐韻》:都豆切;《集韻》:丁鬥切,鬥音鬭。
說文》: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
廣韻》:凡从鬥者,今與門戸字同。
字㝈》:鬥,右音戟,鬥字从手,手有所執;左音掬,鬥字反鬥,執物則一。

又,《集韻》:克角切,音搉──鬭也。

注解

〔鬥〕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鬥部

〔鬥〕字拼音是dò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𩰋、𩰊

〔鬥〕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兩人怒發對打形。本义是搏鬥。

〔鬥〕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òu] ⑴ 對打⑵ 比賽勝負,爭勝⑶ 使動物之間互爭高下⑷ 拼合,對準,湊近⑸ 同“逗”,逗引。⑹ 姓。

鬥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鬥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都豆切頁碼88頁,第9

鬥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凡鬥之屬皆从鬥。

附注段玉裁注:「許之分部次弟,自云據形繫聯。在前部,故受之以鬥,然則當云爭也。兩相對,象形,謂兩人手持相對也。乃云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與前部說自相戾,且文從兩手非兩士也。」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卜辭鬥字皆象二人相搏無兵杖也,許君殆誤。」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象兩人徒手相鬥,互持對方頭髮之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當豆反頁碼242頁,第4行,第1

鬥兩士相對,兵仗在後,象鬥之。凡鬥之屬,皆從鬥。

鍇注臣鍇曰:「乙爲兵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都豆切古音第四部頁碼453頁,第5許惟賢204頁,第7

鬥㒳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

段注按此非許語也。許之分部次弟。自云據形系聯。在前部。故受之以鬥。然則當云爭也。兩相對象形。謂兩人手持相對也。乃云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與前部說自相戾。且文從兩手。非兩士也。此必他家異說。淺人取而竄改許書。雖《孝經・音義》引之。未可信也。都豆切。四部。

凡鬥之屬皆從鬥。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爭鬥。

爭鬥。

爭鬥。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像二人持兵杖搏擊的樣子。篆文作,由構成。,音ㄐㄧˇ(jǐ),作持解,像右手腕上五個指頭省作三個而呈持物的樣子,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字隸定作「丮」,已失其形。,音ㄐㄧˇ,是丮字的反寫,音、義一致,隸定作「」,應是左手腕上五個指頭省作三個而呈持物的樣子。因此,當二字相對並列成,可會出二人持杖搏擊的意思。楷書之形承自篆文之,頗失其形,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由二字構成,又和二字沒聲音關係,所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鬥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75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245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194頁
4說文校箋第119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113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401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689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160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86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71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119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88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416頁【補遺】第16505頁
14通訓定聲第1389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43頁【崇文】第969頁
16說文句讀第343頁
17說文新證第196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130頁,第3字
19古字詁林第三冊,第368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303頁,第5字

鬥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truggle, fight, compete, contend

鬥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鬥(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鬥(甲骨文·商·𠂤宾间) 甲骨文 𠂤宾间

鬥(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鬥(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鬥(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鬥(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鬥(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鬥(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