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jiān ㄐㄧㄢ

鱼部 共18画 左右结构 U+9CD2
汉语字典

鱼部

18画

4画

左右结构

jian

jiān

形声字

QGUO 86 、 QGUW 98

NMTXC

RUXK

28137

7660

9CD2

352512114315112234 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提、点、撇、横、横折、横、横、竖、竖、撇、捺

鰜 𩼔

鳒字概述

折叠展开

〔鳒〕字拼音是jiān,部首是鱼,总笔画是18画。

〔鳒〕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鱼、兼”。

〔鳒〕字仓颉码是NMTXC,五笔是QGUO86,QGUW98,四角号码是28137,郑码是RUXK,中文电码是7660

〔鳒〕字的UNICODE是U+9CD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40146,UTF-32:00009cd2,UTF-8:E9 B3 92。

〔鳒〕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8016

〔鳒〕字异体字是鰜、𩼔

鳒的意思

折叠展开

jiānㄐㄧㄢ

基本解释

〔~鱼〕比目鱼的一种,体侧扁,呈卵圆形,不对称,两眼都长在左侧或右侧,有眼的一侧呈深褐色,无眼的一侧色淡,口大,齿尖。生活于海洋中,肉可食用。

(鰜)

详细解释

名词

鳒科的比目鱼 psettodid。一般两只眼都在身体的左侧,有眼的一面黄褐色,主要产在中国南海地区比目鱼,一名鲽,一名鳒。——三国吴· 沈莹《临海异物志》古亦曰鳒。日本人则称两眼之在右侧者曰鳒,而以在左侧者为鲆。—— 徐珂《清稗类钞·动物·鲽》

鳒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魚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32頁,第14

同文書局本: 第1475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1473頁,第2

唐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鳒音兼。
說文》:魚名。
廣韻》:比目魚。
玉篇》:䱾也。

又,《集韻》:胡讒切,音咸。又,賢兼切,音嫌──義鳒同。

又,《集韻》:吉念切,兼去聲──魚名,大而靑。

又,《集韻》:詰念切,音傔──義同。

注解

〔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鰜〕字拼音是ji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魚、兼

〔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ān] ⑴ 见“鳒”。

鳒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鰜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古甜切頁碼387頁,第10

鰜魚名。从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結添反頁碼938頁,第2行,第1

鰜䱾也。從魚兼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古甜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306頁,第1許惟賢1003頁,第3

鰜鰜魚也。

段注三字今正。按當作䱾魚也。《玉篇》曰:䱾,大靑魚。《類篇》曰:鰜魚大而靑。是爲一物也。《廣韵》云:比目魚。因鳥有鶼皮傅耳。

从魚。兼聲。

段注古甜切。七部。

鰜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64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976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735頁
4說文校箋第506頁,第14字
5說文考正第459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1686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285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709頁,第3字
9說文集注第2455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04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487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4061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11418頁【補遺】第17737頁
14通訓定聲第485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010頁【崇文】第4037頁
16說文句讀第1654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386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071頁,第8字

鳒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ig-mouthed flounder
  2. Plattfisch (Bio)
  3. sole, poisson plat, limande à queue, poisson plat

鳒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以下是“”的正体“”的字形

鳒(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鳒(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鳒(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鳒(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