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涿

复制 打印字帖

zhuō ㄓㄨㄛ

氵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U+6DBF
汉语字典

氵部

11画

8画

左右结构

zhuo

zhuō

形声字

IEYY 86 、 IGEY 98

EMSO

VGS

31132

3214

6835

U+6DBF

涿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00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628頁,第27

標點整理本: 第576頁,第6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涿竹角切,音斲。
說文》:流下滴也。揚子《方言》:瀧涿謂之霑涿

又,擊也。
周禮・秋官》:壷涿氏,掌除水蟲。〔註〕壷,瓦鼓;涿,擊之也。

又,水名,出上谷涿鹿縣。
水經注》:淶水,東逕涿縣故城,下與涿水合。

又,州名。
地理通釋》:涿州,本漢涿郡。

又,涿鹿,山名。
廣輿記》:北直保安州,秦屬上谷郡,漢曰涿鹿城──西南有涿鹿山。

又,《集韻》:徒谷切,音牘──義同。

又,直角切,音濁──地名。一曰澤名。亦作濁。

玉篇》亦作涿,《集韻》或作湪。

注解

〔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涿〕字拼音是zhuō,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豖,五行属

〔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uō] ⑴ 〔~鹿〕⑵ 〔~州〕地名,均在中国河北省。⑶ 水滴。

涿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涿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