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chǐ ㄔˇnuǒ

衣部 共12画 上中下结构U+88B2
汉语字典

衣部

12画

6画

上中下结构

chi nuo

chǐ nuǒ

YQQE

YNIV

SRRR

00732

U+88B2

袲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72頁,第16

同文書局本: 第1115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1090頁,第31

唐韻》:戈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袲音移──地名。
春秋・桓十五年》:公會宋公衞侯袲侯于袲,伐鄭。〔註〕袲,宋地,在沛國相縣西南。

又,《韻會》:尺氏切,音侈──衣長好貌。

又,奴可切,音娜。
玉篇》:袲袲。詳袲字註。

亦作袳。

注解

〔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袲〕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ǐ、nuǒ,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衣、多

〔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ǐ] ⑴ 古同“袳”。 [nuǒ] ⑴ 〔𧙃~〕衣好貌。

袲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袲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