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朋散落益思公
出自近现代:陈三立的《雨中于北高峰下谒瞿文慎公墓》
灵境斜趋细雨中,山形墓道峙穹隆。
碑前郭带鱼龙水,木末钟飘鹰隼风。
乱竖披猖仍累岁,吟朋散落益思公。
孤弹衰涕寒云里,魈魅如窥万竹丛。
鉴赏
《雨中于北高峰下谒瞿文慎公墓》是一首近代的诗词,作者是陈三立。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中于北高峰下谒瞿文慎公墓》
灵境斜趋细雨中,
山形墓道峙穹隆。
碑前郭带鱼龙水,
木末钟飘鹰隼风。
乱竖披猖仍累岁,
吟朋散落益思公。
孤弹衰涕寒云里,
魈魅如窥万竹丛。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陈三立在雨中登上北高峰,前往瞿文慎公的墓地拜谒的情景。诗人感受到墓地的神秘与庄严,雨水从斜着的天空中轻轻洒落在墓道上,墓地的山形道路高耸峻峭。墓前有一座石碑,周围有蜿蜒的水流,形如游动的鱼龙。树木尽头的钟声飘荡在空中,伴随着猎鹰和隼鹰的风姿。墓地内乱竖的墓碑散落在那里,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坚定地屹立在那里。吟唱的朋友们也散落在这里,他们更加思念着那位公仆。孤独的琴声在寒冷的云雾中响起,魈魅般的幽灵仿佛窥视着茂密的竹林。
赏析:
这首诗词以雨中登高拜谒墓地的情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墓地的神秘与庄严。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墓地的景象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雨水的细腻洒落、山形墓道的峭拔、碑前的鱼龙水流、树木尽头的钟声,以及飞翔的猎鹰和隼鹰,都为墓地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气息。乱竖的墓碑和散落的吟唱之友则展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但他们仍然坚守在这里,对文慎公心存敬意。诗人孤独的琴声和窥视的魈魅则给整个墓地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象,使人感受到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将墓地的景色和情感交融在一起,展示了对逝者的敬意和对墓地的思考。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墓地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历史、岁月和人生的思考。整首诗词既营造了一种庄严神秘的氛围,又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深层思考,给人以深思和抒怀的感受。
陈三立简介
近现代·陈三立的简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 陈三立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