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满庭芳 赠侄》是元代王哲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平庸的无奈和对前途的追求。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庭芳 赠侄
非乐英材,都缘业重,
奈何学父相陵。
暗思揣已,亘昔并无能。
最苦于身学浅,生徒拥、战战兢兢。
来咨问,心中唬得,恰似履薄冰。
宁曾。为模范,果然当死,偏得人憎。
又番成羁绊,早晚超升。
拂袖崇真向道,前程访、霞友云朋。
蓬莱路稳,相从去须登。
译文:
没有音乐的才华,皆因职务繁重,
可惜学习父亲的才能遭到排挤。
暗自思量揣摩,往事中并无才干。
最痛苦于自身学识浅薄,学生们拥戴,战战兢兢。
前来请教,内心战栗不已,如履薄冰。
曾经希望成为模范,结果却遭人憎恶。
再次成为羁绊,早晚会超越。
挥袖崇尚真理向着道路前行,前程中寻找朋友和知音。
通往蓬莱之路平稳,与你相伴前行必将登上巅峰。
诗意和赏析:
《满庭芳 赠侄》表达了作者王哲对自己才华平庸的无奈和对前途的渴望。他认为自己缺乏音乐方面的才华,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机会,而且受到父亲的学识压制。尽管他暗自思索揣摩,但他感到自己的才能并不突出,学识也相对浅薄。因此,他对学生们的敬仰和关注,心中倍感惶恐,仿佛行走在薄冰上。他曾希望成为模范,但却始终受到他人的厌恶。然而,他仍然相信自己会超越困境,追求真理,前程中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和知音。最后,他相信通向成功的道路会平稳无阻,与侄子一同努力,必将登上巅峰。
这首诗词通过个人的经历展现了作者对才华不足的自我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它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追求,以及对前途的坚定信念。同时,通过诗人的自述,诗词也包含了人们在追求理想和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整首诗词以婉转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传达了对自身才华和前途的思考,以及对奋斗和成功的坚定信念。
王哲简介
金朝·王哲的简介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 王哲的诗(1篇)〕猜你喜欢
- 玩其碛砾而不窥玉渊者
-
逡巡奉弓箕
出自 唐代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用伸酬谢》
-
庭院沈沈朱户闭
出自 宋代 柳永: 《郭郎儿近拍(仙吕调)》
- 玄宗碑断梦仍劳
-
冉冉众芳歇
出自 唐代 武元衡: 《宜阳所居白蜀葵答咏柬诸公》
- 韩安叹死灰
-
云散须臾复见山
出自 宋代 吴芾: 《远老惠雪中观梅诗次韵以谢》
-
欢余不无愧
出自 宋代 韩维: 《同化光陪宁极之滍阳城》
- 危冈竹倒悬
-
禄山仰空若猪屠
出自 明代 刘定之: 《五台行(咏梁、唐、晋、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