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史宜人挽诗》是宋代文学家魏了翁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勉夫惟有义,
为舅可无生。
不是多闻识,
那知真重轻。
子从观处化,
身在吉中行。
况复无余憾,
堂封勒蔡铭。
诗意:
这首诗词写的是对史宜人的挽诗。诗中表达了对史宜人的赞美和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关于人生境遇和为人处世的哲理。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史宜人的赞美和思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刻的人生观。
首句“勉夫惟有义,为舅可无生”表达了诗人对史宜人高尚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操守的赞美。诗人认为只有以正义为准绳,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史宜人不仅在为人处世中秉持正义,而且在他的行为中展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接着的两句“不是多闻识,那知真重轻”表达了诗人对史宜人淡泊名利和不追求虚荣的态度的赞赏。诗人认为真正重要的是内在的品质和价值,而不是外表的声名和财富。
下一句“子从观处化,身在吉中行”表达了诗人对史宜人行为和处世态度的称赞。诗人认为史宜人能够从周围的事物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并在吉祥的环境中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最后两句“况复无余憾,堂封勒蔡铭”表达了诗人对史宜人一生无悔的敬佩。史宜人一生坚守正道,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和奉献,这种高尚的品格使得他的名字被铭刻在堂上。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史宜人的赞美,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为人处世的追求的赞赏。诗人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珍视真正价值和遵循正义的人生哲理,给予人们深思和启示。
魏了翁简介
宋代·魏了翁的简介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 魏了翁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