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赋董季兴玩书岩》是宋代叶适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游览玩书岩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在玩书岩里,刻成了很多真迹,
水帘花鬘春复春。
一旦敛起笔来,不知去何处,
来者见之如古人。
美哉,这清骨与亮神,
向西瞻望,匡庐与乐雁荡。
满车都是图画,常常携带着行走,
到处都是名山,留下塑像。
诗意和赏析:
《赋董季兴玩书岩》以描述游览玩书岩的经历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艺术的赞美之情。
诗词开篇,描述了玩书岩的奇妙景象,以真迹的刻划来表现其中的美妙。水帘花鬘春复春的描写,暗示了岩石上的图案或文字不仅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美妙之处会不断显现。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书法的热爱和钦佩。他自问,一旦放下笔,不知该去何处,这体现了作者对艺术创作的虔诚与敬畏之情。而后一句“来者见之如古人”,则表达了他希望后人能够像古代学者一样,对这些刻石真迹保持相同的敬仰和欣赏之心。
在赏析部分,作者称赞了书法家董季兴的才情与品性。他赞叹董季兴的骨骼清奇,精神爽朗,表达了对董季兴的敬佩之情。西瞻匡庐与乐雁荡这两个地名,象征着古代文人的墨客情怀和对名山胜景的向往。
最后两句,诗人以“满车图画常载行,到处名山留塑像”来形容自己游历之多,以及对名山胜景的留恋和纪念。这也折射出作者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将自然与艺术相融合,将自己的心境与景物相交融。
通过描写玩书岩的景色和表达对艺术的热爱,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墨客情怀的向往和敬仰。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叶适的才情和对艺术的热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叶适简介
宋代·叶适的简介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 ► 叶适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