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诗词的中文译文:
《享先农乐章·诚和》
最早的食粮,出自农民之手,
古往今来都要依靠这个,
可以说是人类与天命交汇的日子。
耕耘是天帝的基本法则,
农民播种公共田地。
我们遵循古老的祭祀仪式,
神灵会赐予我们幸福。
诗意:
这首诗以农耕为主题,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石,每个社会都离不开农民的劳动与耕作。诗中表达了农民是天帝之子,耕作是天命的使命,农作物的丰收受到神灵的庇佑与祝福的观念。
赏析: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明了,用词朴实自然。通过对农耕的描述与赞美,抒发了对农民的敬意与赞美,展示了唐代社会对农耕文化的重视。诗中强调了农耕与天命的关系,凸显了农民的劳动和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天神的保佑与关照。这种对农业的崇尚与礼赞,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农耕经济地位的重要性,也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与激励之情。同时,诗中也呈现了一种崇尚传统、尊重神明的价值观念。
褚亮简介
唐代·褚亮的简介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唐初十八学士之一。曾祖湮,梁御史中丞;祖蒙,太子中舍人;父玠,陈秘书监,并着名前史。业中,授太常博士。大业十三年(617年),金城校尉薛举称王,任褚亮为黄门侍郎。大业十四年,秦王李世民灭薛举之子薛仁杲,以褚亮为铠曹参军。贞观元年(627年),与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馆学士,被封为封阳翟县男,褚亮支持唐太宗拓疆政策,命子褚遂良从军,出兵突厥。累迁至通直散骑常侍,十六年,进爵为阳翟县侯。后致仕归家。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卒,年八十八。谥号曰康,赠太常卿,陪葬昭陵。
...〔 ► 褚亮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