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颂古十六首》是宋代释心月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对该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颂古十六首
朝西天,暮东土。
在早晨向西望天,傍晚转向东望土地。
翫水游山,徐行款步。
欣赏水景,游览山川,步履从容。
是则不动道场,不是亦在里许。
无论身在道场还是其他地方,
只要心境安宁,就能体验到内心的宁静。
谁为证明,石霜角虎。
谁能为我证明这一点呢?石头、霜、角、虎。
诗意和赏析:
《颂古十六首》这组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人通过对天地变幻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常态的心境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的“朝西天,暮东土”表达了作者对天地变化的观察,早晨面向西方,晚上转向东方,意味着对时间流转的感悟。这种观察让作者感受到人与自然的联系,体现出一种平和的心态。
“翫水游山,徐行款步”描述了作者在自然中欣赏水景、游览山川的悠闲之态。他以缓慢从容的步伐,沉浸在自然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这种行走方式也可视为一种修行,使内心得到净化和平静。
“是则不动道场,不是亦在里许”表达了一种超越具体场所的修行观念。不论身处何地,只要心境安宁,就能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和修行的力量。这种观点提醒人们修行并非只限于特定的场所,而是一种内心的状态和修炼的过程。
最后两句“谁为证明,石霜角虎”,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修行体验的怀疑和寻求验证的态度。他希望有人能够为他的感悟提供证明,但这种证明可能是超越言语和逻辑的。石头、霜、角、虎这些形象的出现,可以视为诗人对自然界中的力量和智慧的寄托。
总的来说,这组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和心灵的思考与体验,表达了一种超越常态的宁静和对修行的理解。通过观察自然景观和思考人生,诗人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平和与超脱的心境,引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释心月简介
宋代·释心月的简介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 ► 释心月的诗(1篇)〕猜你喜欢
- 炙手可热势绝伦
- 不食武昌鱼
- 江潭非所遇
-
篇覆无偏
出自 真宗: 《高宗郊祀前庙朝享太庙三十首》
-
暗香浮动影横斜
出自 宋代 刘黻: 《用坡仙梅花十韵·咏梅》
- 萱庭孰与奉慈颜
-
久之理颇伸
出自 宋代 李吕: 《某伏蒙丈人佥判出示尝与侍郎郑公浅沙泉唱酬》
-
裁笔映檀唇
出自 宋代 梅尧臣: 《和普公赋东园十题其九紫竹》
-
星河摇落戍楼东
出自 明代 张九一: 《雪夜邓州顾别驾送至丹江有诗见赠赋此答之》
-
皂帽受风先欲落
出自 宋代 王野: 《重阳前一日李本宁招集宝石山得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