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诗文 > 翻译及注释

《云关观月》翻译及注释

宋代李昴英

山间未晚先得月,料想城中见较迟。
海吐银蟾渐呈露,林垂翠影早参差。
孤轮涵涧安禅处,明镜当空沉籁时。
夜半衰翁犹独坐,清光吸尽入诗脾。

注释:yún guān guān yuè云关观月

《云关观月》是宋代诗人李昴英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作者在山间观赏月亮的情景,以及月光的美丽和启发他写作的力量。

诗中描述了作者在山间观赏月亮的情景。作者首先提到山间未晚先得月,这句表达了在山中的他能够先看到月亮,暗示他与繁忙的城市相比,更能享受宁静与自然。接着,他想象城中的人在较晚的时间才能看到月亮,进一步突出了自己与城市生活的不同。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海面上的银蟾(指月亮)逐渐显露,以及树林中翠绿的影子早已参差交错。这些描绘增加了诗的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凸显了作者与自然相处的愉悦感。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孤轮涵涧安禅处和明镜当空沉籁时。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山间的禅修之地,以及在安静的夜晚,明亮的月光下,作者思考和写作的场景。这些句子传递了一种深沉的宁静和内省的氛围。

最后两句描述了夜半时分,作者仍独自坐在那里,清冷的月光吸尽了他的思绪,灌注到他的诗歌之中。这表达了作者在寂静中的创作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山间观月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与自然相融的愉悦感和对于创作灵感的追求。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致入微,同时融入了禅修的意境,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深思的感受。

李昴英简介

唐代·李昴英的简介

李昴英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 ► 李昴英的诗(17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