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诗文 > 翻译及注释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翻译及注释

唐代李治

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
法轮含日转,花盖接云飞。
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
幡虹遥合彩,定水迥分晖。
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注释:yè cí ēn sì tí zàng fǎ shī fáng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

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
法轮含日转,花盖接云飞。
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
幡虹遥合彩,定水迥分晖。
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参观慈恩寺,题词在奘法师的房间。诗人在寺庙里停下马车,眺望着慈恩寺的主要建筑和皇宫。法轮转动,象征着佛法的普及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寺庙的宝塔和华丽的建筑物,被花朵装饰得如云飞舞。绿色的轻烟在绮阁中弥漫,红霞像宝衣一样绽放。远处有五彩的幡虹交织在一起,定水河中的光芒分散而亮。诗人心境宁静,达到了佛教修炼中的“十地”层次,体验到了回归自我与宇宙的和谐。

赏析:这首诗具有浓郁的佛教意味,通过对慈恩寺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繁华的景象和佛法的力量。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和色彩对比,营造出绚丽多彩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敬畏和赞美,并在寺庙的庄严氛围中获得了心灵的宁静和觉悟。整首诗以“自得会三归”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在佛教信仰中找到了一种平衡和归属感。

李治简介

唐代·李治的简介

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 ► 李治的诗(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