鬴字概述
〔鬴〕字拼音是fǔ,部首是鬲,总笔画是17画。
〔鬴〕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鬲、甫”。
〔鬴〕字仓颉码是MBIJB,五笔是GKMY86,GKMS98,四角号码是13227,郑码是AJLF。
〔鬴〕字的UNICODE是U+9B3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732,UTF-32:00009b34,UTF-8:E9 AC B4。
〔鬴〕字异体字是釜、鬲、𩱉。
鬴的意思
鬴
1fǔㄈㄨˇ基本解释
①同“釜”。《説文•鬲部》:“釜,鬴或从金,父聲。”➊古代的一种锅。《説文•鬲部》:“鬴,鍑屬。”➋古量器名。也用作量词。《正字通•鬲部》:“鬴,量名。”
②姓。《元和姓纂•麌韻》:“鬴,人姓也。見《纂要》文。”
详细解释
名词
◎同“釜”。古代的一种锅 cauldron 【漢典】。
鬴
2lìㄌㄧˋ基本解释
◎同“鬲”。古代炊器。《集韻•錫韻》:“鬲,《説文》:‘鼎屬。’或作鬴。”
鬴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鬲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91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59頁,第18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56頁,第18字
音《唐韻》:扶雨切;《集韻》、《韻會》:奉甫切,音父。
《說文》:鍑屬。
《玉篇》或作釜。
《周禮・地官・廩人》:凡萬民之食,食者人四鬴,上也;人三鬴,中也;人二鬴,下也。〔註〕六斗四升曰鬴。
例又,《爾雅・釋水》:覆鬴,九河之一。〔註〕水中可居住,而其狀如覆釜。
音又,《集韻》:狼狄切,音歷──與鬲同。
注解
〔鬴〕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鬲部。
〔鬴〕字拼音是fǔ,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鬲、甫。
〔鬴〕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ǔ] ⑴ 同“釜”。《説文•鬲部》:“釜,鬴或从金,父聲。”➊古代的一种锅。《説文•鬲部》:“鬴,鍑屬。”➋古量器名。也用作量词。《正字通•鬲部》:“鬴,量名。”⑵ 姓。《元和姓纂•麌韻》:“鬴,人姓也。見《纂要》文。”㈡ [lì] ⑴ 同“鬲”。古代炊器。《集韻•錫韻》:“鬲,《説文》:‘鼎屬。’或作鬴。”
鬴字的翻译
- pot
鬴的字源字形
战国 金文 战国
秦 简 睡虎地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