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履山川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处《左传 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例子夫齐之去周二千余里,而使其已化之骨,跋履山川,触冒寒暑,自东徂西,以葬于封守之外,于死者为不仁。”清·顾炎武《日知录·太公五世反葬于周》
基础信息
拼音bá lǚ shān chuān
注音ㄅㄚˊ ㄌㄩˇ ㄕㄢ ㄔㄨㄢ
感情跋履山川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长途旅行。
近义词跋山涉水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惊师动众(意思解释)
- 寒蝉僵鸟(意思解释)
- 绿林豪士(意思解释)
- 贪位取容(意思解释)
- 止知其一,不知其二(意思解释)
- 贫富悬殊(意思解释)
- 迎头痛击(意思解释)
- 坑家败业(意思解释)
- 舍生取义(意思解释)
- 光复旧物(意思解释)
- 嫁祸于人(意思解释)
- 严词厉色(意思解释)
- 鱼肉百姓(意思解释)
- 勃然变色(意思解释)
- 颤颤巍巍(意思解释)
- 一字长蛇阵(意思解释)
- 亲贤远佞(意思解释)
- 过屠门而大嚼(意思解释)
- 涉笔成趣(意思解释)
- 悲歌易水(意思解释)
- 繁鸟萃棘(意思解释)
- 清尘浊水(意思解释)
- 羯鼓催花(意思解释)
- 寝馈不安(意思解释)
- 多艺多才(意思解释)
- 神色张皇(意思解释)
- 泯耳攒蹄(意思解释)
- 黄头女真(意思解释)
※ 跋履山川的意思解释、跋履山川是什么意思由古诗句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视同仁 | 视:看待;仁:仁爱。用博大的仁爱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兽。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亲疏。 |
舞刀跃马 | 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 |
器鼠难投 | 器:用具。躲在器物旁边的老鼠难以捕捉。比喻坏人有了庇护就难以惩治。 |
心明眼亮 | 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
助我张目 | 张目:睁大眼睛,比喻张扬气势。比喻得到别人的赞助,声势更加壮大。 |
假誉驰声 | 指传播虚假的名声。 |
中途而废 | 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 |
螟蛉之子 | 螟蛉:绿色小虫,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比喻义子。 |
披头散发 | 披:散开;一头长发凌乱地披着。形容慌乱、狼狈或懒散。 |
与时推移 |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
本末源流 | 源:水源。流:从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
大放厥辞 | 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
放浪无拘 | 见“放浪不羁”。 |
镂簋朱绂 | 镂:刻;簋:盛食物的器具;朱:涂上红彩;绂:古代帽子的系带。用刻有花纹的簋和红色的帽带。形容生活的奢华。 |
一口同音 | 犹言众口一词。 |
星移电掣 | 像流星闪电一样快速。形容速度很快。 |
乌集之众 | 犹言乌合之众。 |
遗风馀习 | 见“遗风馀俗”。 |
弃车走林 | 《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后因以“弃车走林”喻临阵脱逃。 |
凤翥龙骧 | 形容奋发有为。 |
沉默是金 | 保持沉默是最可贵的。 |
白头蹀跇 | 形容老人发白体弱。 |
三联串票 | 旧时征收田赋用的票据,格式与'三联单'相同。 |
曹衣出水 | 1.北齐·曹仲达、唐·吴道子都善画佛像,曹笔法稠叠,而衣带紧窄;吴则笔势圆转,而衣带飘举,故后人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参阅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曹吴体法》。2.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
检谱角觝 | 一种技艺表演,类似今之摔跤。 |
一夕九升 | 一夜之间,几次迁徙。谓居处不宁。 |
缺头少尾 | 形容残缺不全或办事不周到。 |
超然避世 | 超越人世,隐避人间。 |